首頁 > 新聞資訊 > 行業動態

2019年“尋根之旅”冬令營河南文化營走進豫劇小鎮偃月古城

發表時間:2019-12-23
分享到:
大河網訊 12月7月,由中國僑聯主辦,河南省僑聯、河南省華僑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承辦,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支持,河南中醫藥大學、鄭州市僑聯、河南省僑聯青年委員會、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等單位協辦的2019年海外華裔青少年“尋根之旅”冬令營河南文化營走進豫劇小鎮偃月古城,來自印尼等國家的30余名海外華裔青少年現場學習交流,感受來自老家河南的熱情和厚重,領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和源遠流長的中原文化。


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,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。12月7日上午,尋根之旅冬令營一行來到了鞏義市河洛鎮神北村,這里是的黃河與洛河交匯的河洛匯流之處。相傳,這里也是是河出圖、洛出書、伏羲畫八卦的地方。據史載:黃帝、帝堯、虞舜、夏禹、商湯、周成王與周公等登基時,都在此沉壁祭天。在岸邊望去,河洛匯流的壯觀景象一覽無余,西望黃河,濁浪滔滔,水從天上來,一瀉東流去;南瞻伊洛,兩水清濁交匯,河洛分明。同學們看著神奇的河洛交匯處,不禁感嘆中華文化的歷史悠久和博大精深。

隨后不進園林,怎知春色幾許?不走進戲曲,怎么感受戲曲的魅力?12月7日,大家來到河南豫劇小鎮——偃月古城,學習了解中華傳統文化。偃月古城是最具中原特色的風情古鎮,古城以原址歷史“偃月城”為基礎,景觀設計融入中原河洛文化元素,通過“帝后禮佛”演繹、“豫劇文化”展演、“民風民俗”展示、“中原名吃”體驗等互動,還原中原河洛一帶地區歷史文化實景,展現了河洛地區濃厚的歷史積淀,傳承文化經典。


豫劇發源于河南開封,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。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、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。建國后因河南簡稱“豫”,故稱豫劇。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、抑揚有度、行腔酣暢、吐字清晰、韻味醇美、生動活潑、有血有肉、善于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,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。豫劇一向以唱見長,在劇情的節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,唱腔流暢、節奏鮮明、極具口語化,一般吐字清晰、行腔酣暢、易為聽眾聽清,顯示出特有的藝術魅力。2006年5月20日,豫劇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2007年6月8日,河南省鄭州市豫劇院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。

豫劇之美,美在激情奔放善于表演的磅礴場面;豫劇之美,美在藝術家毫厘之間的精湛演繹;豫劇之美,美在特色濃郁,質樸通俗、本色自然的氣質

也因此值得我們更多的熱愛與珍視。豫劇藝術古今兼納、剛柔相濟、豁達寬厚、有“中和”之美。豫劇在關鍵劇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,唱腔流暢、節奏鮮明、極具挑戰性,一般吐字清晰,易被觀眾聽清,顯示出特有的中原文化藝術魅力。


拓片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。相傳,捶拓產生于隋,最早的用途是臨摹習字。唐代這種習字方法被上層士大夫普遍采用。兩宋時,拓片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并延續至今。拓片是集金石、考古、美術三位一體的藝術門類—將古代刻畫、浮雕文物拓制于紙上而形成的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。

拓制的文物門類很多,包括甲骨、青銅、陶文、陶范、封泥、古璽、銅鏡、古泉、瓦當、畫像磚石、文字甓、造像、摩崖、墓志、經幢等。拓片的拓制方法有兩大類:漆黑一片,黑白分明者稱“烏金拓”;紋理顯現,淡而有神者稱“蟬翼拓”。在這個基礎上,還有炭灰拓、穎拓、畫拓、擦拓等技法。從色彩上分類,又有墨拓與朱拓兩種,墨拓比較適合于文人的口味,也合乎傳統的陰陽哲學。朱拓采用礦物質朱砂顏料,有吉祥與辟邪的功用。


在中國,我們使用的是漢語,寫的是漢字,又稱中文、中國字、方塊字,是漢語的記錄符號,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,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漢字,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,在古代,漢字不單中國使用,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。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,被譽為:無言的詩,無行的舞;無圖的畫,無聲的樂等。書寫藝術,多指用筆寫字的藝術,分為硬筆和軟筆兩種。軟筆書法需要用到文房四寶,即筆、墨、紙、硯。當天,同學們學習用毛筆寫書法,并且經過老師的指導,分別在扇面上留下了自己的作品。



編輯:張龍  審核 :姜秋霞

Copyright ? 2019 豫ICP備19014905號 營業執照河南竹桂園旅游集團有限公司 . 保留所有權利。 黃帝千古情景區網站

官方微信
将爱直播app怎么下载_将爱直播ios下载_将爱直播在哪里可以下载